2023-05-02
这几天“新冠二阳”的话题被多次冲上热搜,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阳性抗原,表示已经“二阳”。很多人开始担心,是不是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力“到期”了?五一出游期间会不会增加感染风险?
一般来说,抗体维持时间可达3-6个月,在此期间,对于小幅度的病毒变异都有交叉保护作用,发生二次感染的概率相对较小。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人体内的抗体浓度会越来越低,并最后消失,从而导致人体对于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下降,发生再次感染的可能。
近期中疾控通报新冠阳性检测率 来源:健康时报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4月11日在接受医学界采访时表示,从阳性比例上来说,未来几个月可能还会缓慢上升,以局部、“点状”形式零星散发。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介绍,根据数据显示,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6个月后会慢慢出现二次感染,一般规模不大。但如果新病毒的变异有效突破了人体应对前一波病毒形成的免疫屏障,第二波就会形成感染高峰。
五一“人山人海”模式正在进行中,作为2023年春节后的首个长假,大家都兴奋雀跃,到处开启人挨人的局面,但“二阳”也让出游的人战战兢兢。
对此,病毒学专家常荣山表示,大家可以在注重防护的基础上放心旅游。感染过新冠的人群会产生保护,但未感染过新冠的人群仍有一定比例,建议戴好口罩,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新冠和流感病毒阳性率变化趋势
图据中疾控
因此儿童、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等脆弱人群尤其需要在这段时间加强防护。
除了提前储备治疗药物、在人群聚集的场所戴好口罩外,主动提升免疫力也是自身防护重要的一环,因此补充维C是刚需。维C不仅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之一,早在2020年,上海卫生健康委药政管理处就已经明确把维生素C列为预防新冠肺炎药品。
来源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药政管理处
但由于人体不能依靠自身合成维C,所以只能通过膳食或补充剂来提供,咱们可以首先检查一下自己平时的饮食中富含维C的蔬菜水果吃得够不够多。
蔬菜中像是辣椒、苋菜、西红柿等都是维C含量比较丰富的,但清洗、浸泡、烹饪过程中都会使维C被破坏,基本上维C的损失可达80%。而相比蔬菜,水果一般是直接清洗表面后生吃,所以维C的损失较少,所以也是我们膳食补充维C的另一重要来源。
但很多小朋友饮食习惯都不太健康,普遍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家长们绞尽脑汁做出的各种宝宝食谱也很难达到每日需求标准,当然大人也有因为工作忙,或者加班熬夜、出差频繁等导致饮食不均衡的情况,所以都导致体内维C水平较低,这时候额外补充就很重要,比如可以选择一些营养素补充剂的维C进行“场外援助”。
我们到底怎么知道自己或者孩子有没有补够呢?
一个很简单的评判标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成年人每日所需vc是100毫克,儿童是50毫克,如果换算成每天具体的饮食,平均到一日三餐,基本就是每餐一颗大的上海青,加上一颗猕猴桃、橙子这类水果,每日的vc摄入量就达标了。
但像是传染病流行这样特殊的时期,可以将每日的摄入量提升至500mg,但是也别吃多了,如果维C摄入持续保持过量的状态,不仅吸收会变差,多余的维C还会在体内转变成草酸,增加泌尿系统结石风险,损害肾脏健康。
营养虽好,但维C也不能乱吃,除了剂量外,我们还要选对适合自己的种类,如果是已经经过医生或者专家诊断评估,因为缺乏vc导致了相关的疾病,那么就好好听医生的话,吃相关药品或者otc类的维C。
OTC类维C产品
如果是作为饮食之外的补充,可以选择保健品类的维C,这类维C相对更适合日常服用,不过保健品的维C有人工合成的,也有天然的,这两类完全不同,但在货架上往往十分容易被混淆。
天然的维C以针叶樱桃、刺梨、沙棘等富含维C的水果为原料,全程经过榨汁、浓缩、干燥等物理工艺制备而成。
从成分上来看,天然维C由于从水果直接转化而来,保留了较多的营养物质,里面除了含有vc外,还含有该类水果的其他生物活性成分,比如生物类黄酮、类胡萝卜素、VE等等。这些生物活性物质不仅自身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能力,还能与维生素C协同作用让它更好地被吸收。
而合成维c,则是以葡萄糖或者山梨醇为原料,使用两段发酵法,通过发酵、催化等化学合成工艺制成,本身含量单一,仅仅只含有合成出来的维生素c。
那我们如何分辨天然和合成的维C呢?
其实很简单,一看配料表就清楚,配料表第一位如果是水果浓缩物(如针叶樱桃浓缩物、刺梨浓缩物等),且不含L-抗坏血酸,就是天然维C;如果配料里有L-抗坏血酸这一成分,那么就是合成维C。
合成VC配料表 天然VC配料表
另外既然选择了保健食品,也要看清楚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有些维C并没有通过相关的动物实验,并不具备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功效,而经过了实验认证的,瓶身上的保健功能一定会标明“增强免疫力”五个大字,大家选择时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
最后,党爽产后私人订制还是想提醒大家:“二阳”不必过度恐慌,但应做足准备。既然专家们认为,第二波疫情目前不会大范围出现,所以“五一”在出行的朋友也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做好防护,注意饮食的均衡。
2023-05-22
昆明男婴打疫苗后死亡!疫苗接种问题,家长们一定要重视!2023-05-16
快查!央视曝光的“致命童装”,你家娃可能一直在穿!2023-05-04
你的月经状况如何?快看正常月经的标准,你达标吗?2023-05-02
二阳来了?该如何做好防护?2023-04-27
一口险中毒!这几样东西,孩子再馋也别吃!2022-06-17
女性生产后身体会进入一个修复期,为了配合修复,宝妈需要在产后一段时间内好好休养,才能把身体恢复到一个较好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