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GSHUANG · 新闻资讯

专注女性产后私人订制

一口险中毒!这几样东西,孩子再馋也别吃!

2023-04-27

“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又到了大家吃喝玩乐的时候了!

 

但是近期,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大家一定要注意了。

 

#网红竹筒奶茶竹筒发霉##喝预开口的椰子进急诊等频上热搜。

 

这些东西包装好看味道鲜美,火到全国各地,其实里面却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今天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网红竹筒奶茶

 

新晋网红竹筒奶茶掀起了一场热潮,贴上厦门”“杭州”“西安等地名标签,日常喝的奶茶摇身一变成为了每座城市必打卡项目之一,且没有地域限制,全国风靡。


 cc33-234550ce5c9cdb034343138fdc314203.jpg


自带竹香的奶茶让人难以拒绝,清新好看的包装更是让人耳目一新,但是并不是都安全健康的。


网红效应背后,食品安全问题也不能忽视!

 

前几天,有网友拍摄了图片,目击者称,竹筒都发霉了,水也不是流动的,环境特别脏。



2.png

 

竹筒制作时,不能完全烘干竹子里的水分,需要保留20%左右的水分保证竹筒不会开裂,如果没有冷藏贮存,竹筒就很容易发霉。

发霉的竹筒会释放出“一类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中毒后轻则腹泻呕吐重则有生命危险。


除了竹筒发霉,新晋网红还存在很多问题。

 

有网友称,买到竹筒奶茶后感觉杯子表面磨损严重,怀疑被重复利用多次。也有消费者发文称看到有人拿麻袋捡(用过的)竹筒,担心卫生问题

 

有网友还表示,揭掉筒身上的标签后,底下有明显撕过标签的痕迹,这可不就是重复利用吗!甚至连标签都没处理干净,只是拿新标签简单覆盖一下。

 

消没消毒,洗没洗,都很难说。

6.jpg

 

这样的网红,你还敢喝吗?敢给孩子喝吗?

 

 

预开口的椰子

 

点开热搜词条#喝预开口的椰子进急诊#,一条高赞评论足以引起大家的恐慌:只喝了一口变质椰子水,吐出来并且漱了口,最后还是去世了。


也有很多网友分享了自己喝预开口的椰子水闹肚子的经历,这很难不让人惊慌,因为生活中大部分人会选择食用预开口的椰子,方便又美味。

 

美味可口的椰子水,变质之后喝了竟然会致死?预开口的椰子真有这么厉害吗?


下载.jpg

 

 

先别慌,并不是所有的预开口的椰子水都是变质有毒的,变质的椰子水致人中毒,主要是由于变质椰子中蔗生节菱孢菌产生的 3-硝基丙酸

 

这是一种毒性强劲的嗜神经毒素,通过一般的高温和清洗也不能去除即使是少量,也可能引发中毒反应,症状表现为头晕、呕吐、抽搐、昏迷等。

 

但这种情况只有一个发生契机,那就是椰子已经严重变质了!


3.png

 

变质的椰子一入口就完全可以尝出来,中毒甚至致死都是极小概率的事情。

 

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毕竟一口就能致死,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如果椰子开口后椰肉暴露在外面,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变质,最好别食用。

 

购买椰子时,果肉发黄、水质浑浊、有变质腐坏味道、有沉淀物的千万别选,这些都是变质的表现!

 

总之,预开口的椰子是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开口之后需立即冷藏储存,且当天食用完。

 

果切拼盘

 

除了近期曝出来的这些,还要给大家揭露一下果切拼盘的真面目。


 微信截图_20230427112902.png


很多家长给孩子买水果时会选择超市或水果店里陈列的果切拼盘,一份15元左右,拼盘里水果种类多,孩子也喜欢吃,看起来也很干净,还不用自己削皮自己切。

 

实际上,这种果切拼盘可能是用发霉变质的烂水果做的!其中可能就有放了一个半月的苹果、有酒味的蜜瓜、长霉的芒果。

 

在制作时,商家会把发霉腐烂的部分切掉,的部分则留起来做拼盘。

 

家长可别抱侥幸心理,只要是发霉的水果,就算是没坏的部分也会产生大量霉菌!

 

湖南台金鹰纪实频道曾做过一档科普栏目:

 

同一个桃子,腐烂部分的真菌数量为8.25未腐烂的部分,真菌数量也有5.31万,而新鲜桃子真菌数量只有8

 

也就是说,只要桃子发生腐烂,即便是好的那部分,真菌数量也是新鲜桃子的近7倍。


8.png

 

更吓人的是,腐烂的水果中产生的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A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32B致癌物。

 

展青霉素具有影响生育、致癌和免疫毒性,会造成神经麻痹、肾功能衰竭;

 

● 赭曲霉毒素A具有肝肾毒性。

 

而且有些店里制作果切的过程,很难做到完全规范卫生,不戴手套、不洗水果刀、不洗案板的操作比比皆是。

 

果切拼盘称得上是表面光鲜亮丽,实际发霉变质不规范

 

所以,无论是从健康角度还是经济角度出发,还是吃新鲜水果更好,如果孩子喜欢吃果切拼盘,家长可以购买新鲜水果自己制作,更安全放心。

 

食品安全不可忽视,给孩子吃东西更是要多加小心,安全无小事,家长一定要把好孩子的饮食关,谨防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