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出现了第一部舌诊专着《敖氏伤寒金镜录》,形成舌诊发展的新阶段。敖氏有舌诀十二首,原书已佚,敖氏何许人亦无从查考。现传世之书为杜清碧修改本。杜氏于元至正年间,刊行《敖氏伤寒金镜录》,杜氏以敖氏原十二舌为基础,“犹恐未,复作二十四图”,计辨舌三十六法。人之一身,皆受生于天,心名天君,故脉为此身之主。舌乃心之苗,凡身之病,岂有不见于此者,尚何内外之间哉,特患人之不化耳。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客系。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经过一年的铺垫,党医生百年古书《三十六舌诊》成功加入非遗行列。为党爽集团奠定百年古韵底蕴。
第一代传人丁景成子承父业创立了归德府(商丘前身)“大成堂”中医诊室,悬壶归德,一生行医,人称“济世活人”,口碑享誉方圆百里。
第二代传人丁瑞萍继承父亲的传承,也成为众所周知的名医。
第三代传人党爽继承祖业,出生于1977,现居住于河南省商丘市。党爽集团创始人。党爽家族世代行医,为继承祖业,党爽2000年从商丘医专毕业后又报考武汉长江大学医学部。她参加全国统考,取得卫生部颁发的“执业医师证书”,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党爽又先后获得国家二级按摩技师、高级营养师、母婴护理讲师等资格证书。
《三十六舌诊》作为一种传统医学资源,历史渊源悠久。经三百多年流传承,至今盛誉不衰。在继承中有创新,使用中有提高,有基础理论,有整理考校,有注释阐发。充分体现了中医理论体系博大精深。作为一种传统医学文化资源,区域优势明显,具有独特的医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三十六舌诊》具有传统优势与诊疗特色的专科之一。
遗存医书手抄本
遗存医书手抄本
遗存医书手抄本
一种骨盆疗法发明专利